會員介紹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

2050
次閱讀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
會員類型:團3
  會員簡介
一、成立時間:民國90年5月23日
二、會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31號
三、主要成員:內灣商圈內店家(民國107年293人)
四、組織分工:理事長 1人、常務理事2人、理事6人、常務監事1人、監事2人、總幹事1人、會計1人、文書1人
五、成立目的:
  • 協助政府廣納民間意見,執行並推動各項規劃。
  • 收集商圈居民意見,以反應商圈民意。
  • 結合在地文化團體辦理公共藝術、商圈營造等相關活動,以促進商圈之再生利用,帶動地方繁榮。
  • 關心地方環境建設,提昇商圈生活品質。
六、目前主要業務:
  • 協助發布執行中央或地方政府之命令或政策。
  • 代表商圈內會員與外界溝通並推廣內灣商圈。
  • 維持商圈範圍內公共安全及秩序。
  • 清潔商業區內之公共環境,並清運其垃圾。
  • 舉辦各類大小型活動。
七、商圈內店家統計:
總店家數約320間(店面及攤位)
八、舉辦的活動:
3月:內灣攤商會議;4~5月:螢火蟲季;9月:商圈會員聯誼;11月:會員大會;不定期活動有:消防演習,各類講座及政令宣導
九、觀光簡介
內灣的開發主要從日治時代開始的,當時的地名叫做「南河部落」,主要的居民是泰雅族人。日軍在與原住民發生衝突並將泰雅族往更深山驅離之後,帶來了很多的客家人來此提供勞力。衝突發生的原因就是當時發現了內灣附近具有非常多的天然資源包括林木及煤礦,這些資源在當時正是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軍需品,所以這也成為日本人規劃內灣支線鐵路的主要原因。而內灣的早期發展(民國60年代後期以前)也都是圍繞著伐木業和煤礦業,當兩大產業因資源枯竭而陸續退出時代的舞台後,內灣也螁下「小上海」的昔日光環,但不甘寂寞的內灣客家人在努力後,利用野薑花粽而發展出被稱為台灣奇蹟的內灣觀光業,讓一度由繁華轉黯淡的內灣又再次的復甦。近幾年在中央及縣政府的努力下,內灣商圈特色從單純的客家美食逐漸往更多更豐富的文化饗宴而轉變;鐵路、客家、漫畫、生態及內灣文史等不同文化的萃集與融合而呈現更豐富精采的內灣觀光。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

聯絡電話 Phone
0981168198
協會網站 Web
電子信箱 Email
協會地址 Address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31號

Traffic 交通資訊

  搭台鐵
新竹車站→轉內灣支線鐵路→至最後一站內灣站
  開車族
北上:
竹林交流道→竹東方向至→120縣道接台三線→台三線69公里處右轉→再接120縣道至內灣

南下:
關西交流道往關西方向至台三線→台三線69公里處左轉→再接120縣道至內灣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